伤寒的诊断及治疗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㈠伤寒的诊断:1.流行病学:当地伤寒流行,患者无伤寒病史与伤寒菌苗接触史,有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大多为3-4×109/L左右,并以...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㈠伤寒的诊断:1.流行病学:当地伤寒流行,患者无伤寒病史与伤寒菌苗接触史,有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大多为3-4×109/L左右,并以...
一位曾患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安放冠脉支架后两年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气短症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没花多少钱,仅住院治疗两周,其冠脉供血症就明显好转,出院至今已有3个月未见复发。冠心病人安放冠状动脉支架后,约有25%的病人原来已经扩张的管腔会逐渐再狭窄。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再次介入治疗,但患者往往要...
中药应向世界铺轨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应该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二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审判庭”。国家科技部信息中心研究员贾谦说,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是:看问题角度不同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医药有宏观准...
中医学认为,夏季感受暑热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而正气不足则是导致外邪侵袭而发病的内因。夏季暑气当令,温度高、湿度大,人体若正气不足或劳累过度耗伤津气,暑热之气便可侵入人体而发病,因此,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长期卧床病人、产妇、新生儿容易中暑,室外作业者也容易中暑。张平医生认为,本病的治疗以清暑泄热为基本治法,要...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一、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
大蒜为百合科植物,药用其鲜茎。中医药学认为本品可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主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泄泻、痈疽肿毒、蛀虫咬伤、疟疾癣疮等病症。近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大蒜的药理成分和功用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l、降脂降糖作用:大蒜提取物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家兔的血脂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使主动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又称973项目),近日启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系国家科技部为推动各学科基础研究而设立的一系列研究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是该系列项目中唯一一个中医药学科项目。该项目聘任的两位首席科学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王永炎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王一涛...
园艺及保健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大蒜进行了为期4年的研究,试图找到大蒜中的医用成分,确认大蒜是否具有人们所认为的保护心脏、预防癌症的功用。英国园艺研究组织的布莱恩·托马斯博士认为大蒜中的硫磺成分对预防人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确实效果,他说:“大蒜中有助于防癌及保护心脏的成分一旦被找到,我们将最大限度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由欧盟赞助的另...
上海中医药大学及附院中医药科技成果调查资料表明:1996-1998年该校共获各级科技成果奖51项(国家级12项、省市级13项、局级26项),其中涉及老中医经验总结的有6项,占11.8%,中医基础研究的有8项,占15.7%,中医治疗方法研究的有9项,占17.6%,而中医方药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达28项,占54.9%。这些中医药科技成果,是临床...
西安中医骨病医院科研小组根据中医“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理论,经试验研究,使股骨头坏死病理过程缩短,使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该院是一家以纯中药制剂治疗各种疑难骨病的专科医院,院长郭万英及主治医师马凌凤等科研小组长期攻关,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椎炎、骨不愈合、腰椎盘突出等骨病中,总结有效方药方法。将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作为重点课题研究...